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上7休7和休7上7,哪种调休更累?

  • 这年头、寂寞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6315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2/9/30 15:24:58
  • 来自:四川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南溪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之前,国庆节放假调休的相关新闻上了微博热搜。


“据中国政府网消息,今年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,共7天。”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需要注意的是,10月8日(周六)、10月9日(周日)为补班,都要上班。也就是说,国庆7天假期结束后,大家需要连上7天班……


不少网友表示:累了,真的累了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大家苦调休久矣,为啥一提调休,大家就如此紧张呢?


巴甫洛夫早就说明白了。


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,解释了人们长期生活、劳动、反复重演某种活动后,会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一整套条件反射活动模式。


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劳作和休息循环中,早就形成了周一到周五工作学习、周六周日娱乐休息的日常行为模式。冷不丁一调休,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们习惯性的“动力定型”,心理压力剧增。


尤其是遇到补班而导致的连续多日工作,一般人的大脑和心灵都承受不起这种重击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今天是很多人假前的最后一天班,我们不妨展望一下:


如果可以选择,你愿意如何调休补班?是更愿意先连上七天班再放七天假呢,还是先放七天假之后再补班?


这两种选项,对应着两种心理行为模式。


选择前者,是出于“延迟满足”的心态。选择这个选项的人,甘愿为长远的结果而放弃眼前较小但即时的利益诱惑,更愿意苦后甜——“先把要上的班上完,然后相对轻轻松松地休息”。


选择后者,意味着“延迟折扣”效应更起效。“延迟折扣”指的是人们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,奖励对你来说价值越低,很小的延迟就能大幅降低感知价值。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更愿意选择即时的快乐——“以后补班再说以后的,我现在必须休息。”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虽然选择哪种调休模式各有缘由,但客观来说,这两种调休方式,哪个更令人疲惫呢?


这两种调休其实虽然都要补班,不过从经济学上来说,休7上7还要更“不划算”一点。


试想一下,其实调休的本质是将休息日与工作日做个等量对调,通过调换获得一个小长假,从数量上来说,休息日的时间在调休前后是一样的。但事实上,人们对调休之后的补班总是格外不爽的,在心理上会觉得自己吃了大亏,这是为啥呢?


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·卡尼曼和阿莫斯·特韦斯基,曾经提出过一个“损失厌恶”理论:


指的是人们对“失”比“得”更加敏感,当人们面对同样的收益和损失时,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,损失对人的心理刺激是等额收益的两倍。


这个原理也适用于调休情境,放假后的补班,比放假前的补班糟心多了。


假期的快乐,在假期结束的那一刻就被封印住了,几乎不会再外溢成为抚慰打工之苦的灵药;而后续把两个休息日活生生拿去调休补班,这种痛感是即时又切肤的。而且,就连我们平时期待的黎明前夜般的周五,也因为被征用的周末,而变成了绝望的七分之一。


调休后的补班,不仅损失了周末,还损失了周五的快乐,两种“损失感”叠加的强烈刺激,足以令人在办公室大生三天闷气。
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按照“损失厌恶”理论,损失是难以忍受的,但如果创造两倍于损失的收益,大家也不是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。


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,调休倒不是不行,休息日也可以被征用,但至少得增加两倍的休息日,才能稍稍弥补一下补班对打工人的心灵伤害。不过,什么时候才有这种好事?


假期即将开始了,我们不妨来聊聊,如果可以选择,你比较希望怎么放假?评论区见~





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