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南溪民间故事之七李公洞的传说

南溪民间故事之七李公洞的传说

关键词:李公洞的传说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曹兴华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scnx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1703

    已有7网友参与纠错

南溪民间故事之七

李公洞的传说

作者:曹兴华

    南溪县龙腾山的山岩上,有一个石洞。名叫“李公洞”。这洞有四丈深,两丈宽,内有石锣、石鼓、石床、石灶……提起这个李公洞,还有不少传说。

李八百

  从前,有位道长,姓李名真,长眉秀目,鹤发童颜,人称李公,就居住在洞里。他时常外出闲逛,与附近农夫、渔郎一起有说有笑。有时远行。便骑一只白鹤,腾空来去。

  许多年来,世上人生老病死,代代相传。这李公却一直精神健旺,他的白鹤也依然未变。人们都把他当仙人看待。

  有一个叫邵和的老农,羡慕李公年高德重,想拜他为师,求长生不老术。有一天,邵和见李公在石窟前给白鹤梳理羽毛,便上前去,双膝跪在李公面前,要求收他为徒。李公将他扶起,笑着说:“收你为徒,还要看你有无根底。”邵和不知什么是“根底”,找不到话说。李公又说:“我这白鹤,一个时辰能行八百里,一天要飞万里有余,你敢骑它吗?” 邵和一听,心中害怕,口中却说:“敢!”于是,李公向白鹤一挥手,那白鹤头往邵和胯下一伸,将邵和背在背上,展翅腾飞起来。

  邵和惊得魂不附体,只好紧闭双眼,死死抓住白鹤羽毛,紧紧伏在白鹤背上,晃晃荡荡。不一会儿,白鹤说:“姓邵的,睁开眼睛看看世界吧!”邵和这时觉得风声小了些,睁眼一看,下面是一关口,人声鼎沸,十分繁华。关门上刻有“浮图关”三个大字。刚看完字,白鹤又疾飞起来。他只好又紧闭双眼,抓紧羽毛。凭风贯耳,不敢动弹。不多时,白鹤停下,邵和睁眼一看又回到李公面前了。李公笑着说:“你已到重庆浮图关游了一次,怎么样?”邵和惊魂未定,说不出话来。李公将他扶下鹤背,见他全身冷汗淋淋,衣衫透湿,笑道:“根底差矣。”

  邵和受惊不小,可他求师心切,忙跪在地上,向李公求道:“道长,小人虽无根底,但已年过花甲,只求道长……”

  李公问:“你今年春秋几何?”

  邵和答:“六十二岁。”

  李公大笑一阵,说:“六十二岁,早哩!实话告诉你吧,我过了九轮花甲才拜师学道。于今,又过了二百六十年了。你要真学道,再过四百八十年,我定收你为徒。”说罢,刹那不见了。

  邵和一算,才知这李公已是八百之寿了。从此,“李八百”名声传遍了南溪。

对弈

  有一天,长江上游来了一排木筏,停靠在龙腾山下长江边纱帽石处。筏子的主人盛武登岸歇息,看到两位道长在石窟前席地对坐下棋。盛武是个棋迷,便不顾劳累爬到石窟前,静静地坐在道长侧面观阵。两位道长并未理他,只顾专心对弈。真是棋逢对手,将遇良才,两人车来炮往,马踏兵移,亦攻亦守,步步出奇,战得难解难分。盛武看得津津有味,以致忘记了饥渴,一直不忍离去。

  不知过了多久,棋到末局,双方战过平手。年轻一些的道长向对方拱手说:“李公高手!名不虚传!”李公还礼笑道:“献丑了!”说罢,二人收拾棋盘,起身拂尘,一前一后进石窟去了。

  盛武饱了眼福,转回江边,来到纱帽石处。只见纤绳朽成节,旁有朽木几段,不见木筏。他心中着急,沿江寻找。恰逢一老渔人,便打听是否见此处木筏。渔人说:“十年前的今天,不知何人靠一排木筏在纱帽石旁,到晚上无人过问。第二天发了洪水,冲走了许多木材,余下几根已朽坏几年了。大概木筏的主人被洪水冲走了吧!”

  盛武恍然大悟,才知自己看棋已有十年了。

借谷

  有一天,李公外出散步,见附近几个农夫栽了秧子,正式 在休息烧烟。个个长吁短叹,人人愁眉苦脸。便上前道:“列位为何面有难色?”

  农人齐声答道:“今年天干,庄稼难以保收,就是有收,这青黄不接的时候,也难熬啊!”

  李公说:“列位,贫道还有少数黄谷,愿借与你们每家两升,待秋收后付还,如何?”

  农人说:“好是好,只是,两升黄谷,又能……”

  李公说:“不必担心,每人每天吃四,五粒,便可不饥不饿了。两升谷子,足够吃到秋收上坎的。”

  农人半信半疑,但总比挨饿好。就同意收工后到李公家去取谷子。

  收工后,附近农人每家都来一个人,带上口袋,到石窟前借谷。李公拿出半袋黄谷,笑容满面地给每户量了两升谷子。说来也怪,半袋谷子,倒了十几升,也不见少,直到最后一家,李公将口袋里的黄谷全部倒出,刚好两升。

  农人们将黄谷拿回家中,碾成大米,先用少许煮成饭。只见每粒饭足有一寸长、三分宽,每人吃下四、五粒,腹中已饱,再也吃不下去。每家所借黄谷,无论人多人少,刚好够吃,秋收后,每户农家都拿了两升谷子,还给李公,恰好装半口袋。第二年,李公又将那半袋谷子,如数借给每户两升,亦刚好借完。每户用两升谷子,也刚好吃到新谷子上坎,大家无不称奇。

  这样年复一年,不知过了多少代人。

  有一年秋后,有一个秃子去还李公的黄谷,有意等其他人都还了走了后才去。李公却不让他自己倒入袋中,而是要亲手去倒。原来,秃子还的是两升谷壳。李公大笑后拍了一下口袋,说:“请回凌霄。”说罢,只见五彩祥云平地而生,李公托起口袋,驾云而去。从此就再借不到谷子了。

蒸菜

  李公平时很喜欢和一个割草的娃娃闲谈。这个割草的娃娃只有十二岁,家中有个母亲,全家靠他卖草谋生,母子俩生活很苦。

  有一天,割草娃娃割满了一背青草,到石窟前与李公聊天。两人说得正起劲,割草娃娃忽觉口渴难受,要到江边喝水。李公说:“我这里有水。喝点解渴吧。”立即舀了一瓢给他,割草娃喝了这水,觉得格外清甜,说:“老爷爷,你这水真好喝。”李公说:“用这水做的饭菜更好吃哩!”

  听说饭菜。割草娃就觉得有些饿了,正想告辞回家。只听李公说:“今天你就在我这里吃饭。”又指着石灶上热气腾腾的蒸笼说,“这是蒸菜,能肥壮身体。你这瘦筋筋的身子,正需要吃蒸菜哩。一会儿,你可以与你母亲带些回去尝尝。我请客。”

  割草娃听李公说请他,高兴极了。

  李公揭开蒸笼,提出一个肥肥的、像婴儿一样的东西,撕了一支腿给他。割草娃大惊失色,不敢去拿。李公笑着说:“不要怕,这个蒸熟的孩子……” 割草娃听说果然是个孩子,吓得转身一溜就跑了。

  割草娃一口气跑回家里,将割草、饮水、蒸孩子的事告诉母亲和其他人,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奇。其中有位老农,想了一想,说:“我们这里,哪家都没有失落婴儿呀!李公蒸的一定是何首乌,那是大补药哩!”众人被提醒,随割草娃一起,忙转身跑回石窟。可是,见李公已经死在洞里。一触尸体,便化为灰烬,随风吹散了。洞里除了石锣、石鼓、石床、石灶等物外,壁上出现了一些字。有认识字的人说,这是回文诗。但没有一个人能完全读通,内容更不晓得了。

  不久,石窟外的岩石上,就出现了“李公洞”三个凹刻大字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7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3335166 传真: 邮箱:277641678#qq.com
地址:长江大道文化广场 邮编:6441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南溪在线CEO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